查看原文
其他

看懂了德国幼儿园厕所镜子上藏的玄机,我直接站起来鼓掌!

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
2024-10-11

文|黛西

"

姐妹们,借开头说一声,好用不贵的芬兰肤护品LUMENE,明晚就要截团了,倒计时24小时,别错过啦。

🍪 护肤品  | 即将截团!用空瓶了才想起来上链接,我先囤货为敬了"

1


前几天去幼儿园接娃,一进门,饼饼就在厕所门口招呼我,妈妈,你过来看!我给你看个好东西!

厕所,好东西,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。

走过去一瞧,害,原来在洗手池对面的墙上,多了三个小镜子。

就这?

她对着小镜子张牙舞爪,上蹿下跳,扮鬼脸,浮夸的笑让我毛骨悚然。

这时候,老师从门口路过,他对饼饼说,哈哈哈,这个镜子很好玩儿,对不对!

很好玩?我凑过去仔细照,才发现这不是个普通镜子,是哈哈镜。

我随即奉上一波彩虹屁,还是你们老师会哄孩子开心啊!

老师说,这个镜子可不是为了哄开心哦,是有用处的。

啥用处?

中午孩子们对着镜子刷牙。

我往另外方向一指,洗手池那儿不是有个很大的镜子么?

对,但镜子再大,也不够孩子们同时用。

有的孩子会被挤到边上,个子矮的孩子在后面会看不到镜子,年龄小的孩子还会因为抢镜子闹矛盾。

所以我在墙上贴了三个小镜子,把孩子们“分流”一下。

但是,贴了小镜子,孩子们还是不愿用,还是都在大镜子前面挤。

我问孩子为什么,他们说大镜子好玩儿,大镜子里面有好多脸,小镜子无聊。

于是我昨天给他们换成了这种变形的镜子。

大镜子好玩儿,小镜子也好玩儿,两边的镜子都好玩儿,孩子们就被自动“分流”了。

失敬了!我的《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》系列的写作素材,又来了!


2


如果换成我,明明安了小镜子,但孩子们还是挤在大镜子那,我能想到的办法就两个:

一是讲道理,你们都挤在大镜子前面,总有人照不到镜子,刷不好牙,所以大镜子小镜子都要用。

二是立规矩,一波孩子用大镜子,一波孩子用小镜子。

这么做,问题应该会更迅速地被解决掉,毕竟大人在孩子心里是有权威的。

但这种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方法,只解决了“镜子分流”的问题,但问题的症结还在那儿,也就是孩子们的不满——小镜子“不好玩儿”。

被安排在小镜子前的孩子,心里不爽,没耐心认真刷牙,以后还会带来其他问题。

所以老师没有急着解决分流问题,而是用“入局”的态度,问他们是怎么想的,不喜欢小镜子的原因是什么。

这样肯定会花更多时间,但整个过程中,孩子们的感受是被“看见”的,他们的想法被尊重,问题也迎刃而解了。

你现在是不是直呼我了个去,厕所里的几个破镜子,也能挖出来这么多育儿知识点。

镜子的例子可能不是个好例子,听上去有些不痛不痒的,没法让人觉得“入局”的必要性。

和大家说一个我身边朋友家娃的事,这个应该足够“痛”了。


3


朋友和我说,她儿子有个“疑难杂症”。
一写作业就要上厕所,正常半小时应该写完的作业,他能磨蹭2小时,中间跑十几趟厕所。

让她更想不通的是,队友在厕所门口聆听了一下,发现儿子每次去厕所都能尿出来,他不是光进去躲着。

他又没多少喝水,哪来这么多尿啊!

我说你这个应该不算疑难杂症,之前看到一个微博热搜就是一样的情况,后来爸爸想了个招,让娃直接坐在马桶上写作业。

爸爸说,但凡有别的办法,我也不想这样,但他一写作业就跑厕所,太浪费时间了。

我想说的是,一写作业就跑厕所,这只是一个结果。

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?

大概率不是膀胱出问题了,所以要解决的压根儿不是“上厕所”的问题。

那是什么问题?

可能是他对作业有畏难情绪,用上厕所来拖延,战术性尿尿。

这个太好理解了,咱们大人觉得一件事很难搞定,也会想方设法拖,拖到没法再拖了才下手。

问题也可能在大人身上,他一坐在桌子前,就联想到你吼他写作业的一幕,精神紧张,想上厕所。

当我们满脑子只想着“赶紧把问题解决掉”,经常只解决了问题的“外在表达”,而不是问题本身。

让娃坐在马桶上写作业,倒是不浪费时间了,但他心理上的畏难情绪,焦虑情绪还在原地儿,以后还会以其他形式“表达”出来。


4


再说说另一个我经常收到的“疑难杂症”求助:咬指甲。

有人说这题我会,涂苦甲水呗,指甲变得下不了口,他就不啃了。

咱就是说,娃咬指甲,难道是因为指甲太好吃了吗?

很多情况下,娃长期咬指甲是因为焦虑情绪得不到疏导,没有出口可以排解,这是一个自我安抚方式。

涂了苦甲水,娃倒是真的不咬指甲了,问题的“外在表达”搞定了,但焦虑情绪这个问题本身还在。

他还会继续寻找别的“出口”排解,比方说,用圆规扎手背,用剪刀划手腕。

现在又怎么办呢?没收圆规吗?不让用剪刀吗?

用这种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尺一”的办法对付,只能衍生出更多其他问题。


所谓“入局”,就是放下“快速搞定”的执念,用“我愿意和你一起面对问题”的姿态,去和娃聊这个事。

聊了就会发现,咬指甲只是一个“结果”。

导致结果的原因可能是,娃有心事。

比如家里总是有人吵架,比如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,比如学习跟不上自信心受挫,比如老师说了什么让他心里过不去等等,都有可能。

具体是什么,天不知道,地不知道,我也不知道,你和孩子聊了才知道。


5


很多人可能说,我家孩子大了,青春期的孩子不会让你“入局”,你问他什么,他就说你别管,你不懂,然后就关上门了。

这在我看来,也是一个“结果”。

如果在成长过程中,一直用“快刀斩乱麻”的办法铲除问题,那么等到娃大了,再想去入局,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
我身边几个朋友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了,她们有个共同的结论是,以前觉得成绩重要,坚持练琴重要,现在回头看,发现格局太小了,孩子的性格、亲子关系,这些比成绩和练琴更重要。

这也是我之前经常写的,“与自己相处”大于“与目标相处”。

当然啦,这样的结论让人觉得太鸡汤,远不如那些鸡血让人振奋。

成年人只相信自己得出的结论,能让人回头的不是道理,是南墙。

有人看到这会说,你说了半天和没说一样,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眼跟前儿的问题。

想着别人给出123步骤,跟着走一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,这就不是“入局者”的姿态。

眼跟前儿的问题,答案在别人身上找不到,在专家那里求不到,只有“入局”后在眼跟前儿的孩子那里能得到。

与姐妹们共勉。

黛西

📍📖 你可能还喜欢读

🍪 女儿面对贬低霸气回怼,我暗自庆幸这件事平时没少做!

🍪 女儿放学回来状态不对劲,10分钟后我果断叫了救护车

🍪 陪娃开始练琴了,才知道什么叫“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”

📍🛒 黛西好物推荐

🍪 护肤品 | 明晚截团!‍用空瓶了才想起来上链接,我先囤货为敬了

🍪 好玩具 | 如果家里只能留一套玩具,我想大概就是它啦

🍪 音乐盒|不建议给娃买,因为咱们小时候没有,会嫉妒!

不开打赏,喜欢请点赞+在看+转发

​​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天赋一饼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